【抱朴含真名词解释】“抱朴含真”是一个源自道家思想的词语,常用于形容一种追求自然、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和精神境界。该词强调人应保持本真、朴素的内心状态,远离世俗纷扰,回归自然之道。
一、
“抱朴含真”出自《道德经》中的“见素抱朴”,意为保持纯真质朴的本质,不被外物所迷惑。在道家哲学中,“朴”代表原始、未加雕琢的状态,“真”则指真实、自然的本性。抱朴含真不仅是一种生活理念,也是一种修行方式,主张人应顺应自然规律,减少人为造作,以达到内心的宁静与和谐。
这一概念在后世道教、文人墨客以及隐逸之士中广泛流传,成为追求精神自由和内在修养的重要思想基础。
二、表格形式展示
项目 | 内容 |
中文名称 | 抱朴含真 |
出处 | 《道德经》(“见素抱朴”) |
含义 | 保持纯真质朴的本质,追求自然无为的生活方式 |
核心思想 | 返璞归真、顺应自然、去除虚伪与浮华 |
道家意义 | 强调内在修养,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安宁 |
现代应用 | 用于描述简约、自然、真实的生活态度 |
相关概念 | 见素抱朴、清静无为、返璞归真 |
文化影响 | 对中国传统文化、文学、艺术及人生观有深远影响 |
通过“抱朴含真”的理解,我们可以更深刻地体会到道家提倡的“无为而治”与“天人合一”的思想,同时也为现代人在快节奏生活中提供了一种反思与回归的视角。